2008年5月12日,四川汶川發(fā)生了里氏8.0級的大地震,這是繼唐山大地震之后對我國造成影響更大,人員傷亡損失更重的大地震。之后又有玉樹地震,印尼海嘯,今日日本東海岸又發(fā)生高強度地震,災難一次又一次地襲擊了無辜的人民。它損毀了我們的家園,滿地的廢墟與曾經的繁華完全不能聯系在一起。
地震之后的重建工作是必須要展開的,及時清運、妥善處理地及災區(qū)建筑垃圾, 促進建筑垃圾在災后重建中的資源化利用, 具有重要的指導意義。對“ 建筑垃圾” 采取“ 回填利用、暫存堆放和坡埋處皿等三種方式“ , 容易在概念上造成把, 后廢舊建筑材料籠統(tǒng)作為垃圾進行清理, 忽視廢舊建筑材料的再利用價值。對于災后重建來說,廢舊建筑材料應該首先考慮直接再利用的可能性。
對于大面積的建筑垃圾,我們可以采取利用破碎機進行破碎的方式前端行處理。移動破碎站在處理大型的建筑垃圾方面有著獨特的優(yōu)勢,它可以自由移動靠近工程場地,而且自身配有破碎篩分設備,對大塊石料可以直接進行破碎篩分生產可以再利用的石料。就算建筑垃圾中存有少量的鋼筋也可以進行處理,方面快捷。經過移動破碎站處理之后的建筑垃圾,可以用來制造再生磚,或者是混凝土骨料都可以。
廢舊材料直接再利用應該通過構造創(chuàng)新, 與新型建材結合使用, 突破技術盲點, 加強抗展構造, 以克服傳統(tǒng)材料自身的局限性, 提高建筑的抗震性能防止災害的再次發(fā)生。